周日特刊丨旺井岭梁氏大坡第围屋:中村圩上的一颗明珠
在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中和村有一个集市,周日珠叫中村圩。特刊圩市不大,丨旺j9一条长2里的井岭街道,两边是梁氏商铺兼住户。平时人气不是大坡第围很旺,但到了圩日,屋中桥圩、村圩东津的颗明商贩到这里来摆摊,带旺了人气也带来了热闹。周日珠中村圩地处桂平、特刊兴业、丨旺港南三地交界,井岭距大集市相对较远,梁氏在商业上管辖的大坡第围“水面”较宽,人口数万,因而此地自古以来即已成市,一直延续至今。据光绪版《贵县志》记载:“钟村圩,在郭南七图地方距城七十里。”钟村圩,即中村圩,其历史久远可见一斑。
旺井岭航拍图。(记者熊耀章摄)
说到中村圩,一定要说旺井岭。
旺井岭因井得名。j9村东头有一眼泉,为地下水自然流淌而成,泉水甘洌,冬暖夏凉,从未干涸。民国及解放初期,两次大旱,方圆几十里,池塘井水尽干,土地龟裂,唯此井长流不断,十里八乡的百姓全靠此涓涓清流救命。民间传说,曾有仙人来此,坐在井边小憩,口渴了,俯身捧水而饮。青石板上就留下了仙人脚踏的印痕。后来,因泉水太大,村人把青石板放在井底,想压住泉眼。但是,泉眼压不住,依旧涓涓地流,可见泉水之“旺”,因而得名旺井,也叫神仙井,有诗为证:
左畔灵泉为旺井,西薝胜地启新莊。
重堂高阁溪环绕,不古源流在此方。
旺井。 (梁运义摄)
旺井水滋润了旺井岭,旺井岭滋养了旺井岭人。旺井岭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曾经富甲一方,远近闻名。旺井岭保留下的一群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梁氏大坡第围屋,便是当年旺井岭名声的见证,至今仍令人瞩目,是中村圩上的一颗明珠。
旺井岭古村落始建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至今已两百年。村落呈典型的围屋风格,村外一圈围墙,把整个村子包围起来,四面门楼大门一关,村外人很难进入村内。门楼上建有瞭望口、枪眼,门楼高大,大门开得却有点小。村内10多座大屋,布局整齐。大屋之间有巷道,既相隔又相通,十字交叉的巷道,四通八达,一条巷道,可以通达任何一座大屋。穿行在巷道间,四面都是一样的青砖碧瓦,仿佛走在迷宫中一般,一不小心就找不着北。所有这些围屋的特点,放在匪患猖獗的年代,都是适宜的。
村中小巷。(记者熊耀章摄)
围屋小院一角。(记者熊耀章摄)
旺井岭围屋最大的特点是“阔气”。围屋占地约30亩,周围用青砖砌围墙,设5个门楼,方便从各个方向出入,里面的建筑主用青砖,为砖石瓦木结构,从外面一看,青砖碧瓦,大方气派。围屋的主体建筑主要有14座格局大体一致的古宅大屋,每座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青砖房共计300间。门前有宽阔的晒坪,分上地院和下地院,面积约2000平方米。晒坪用青砖和大理石铺底,围墙、门楼用青砖,古宅大屋主用青砖,村内所有地面都铺上青砖,围屋内满眼尽是青砖,连围屋通往旺井的路都铺上了青砖,可谓是脚脚踩着几文钱。这么大的工程,当年的屋主聘请了20名能工巧匠,耗费了14年时间,精雕细琢,最终得以完工。
围屋的“阔气”太盛,再高的围墙也围不住,便从正南门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村东旺井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叫长鼓桥。犁塘边上有一座砖塔,叫文峰塔,民国版《贵县志》记载:“旺井岭文峰塔在郭南里旺井岭,清光绪十八年,里人梁景才、翘才建。”“梁佩祥联云:人文喜际风云会,彩笔高争日月光。”村西三排塘还有一座牌坊。拱桥,砖塔,牌坊,是围屋阔气的象征,无不彰显着主人尊贵的身份和崇高的地位。
据旺井岭梁氏族谱记载,围屋建在此地也是有一番讲究的。旺井岭梁氏先祖相中了这一块“龙”地,北面村后长岭矗立,形成靠山,是龙脊;南面村前有两口水塘,是龙睛;再往南是一片开阔地,5公里内无任何阻挡物,一马平川。围屋坐北向南,正建在龙的脖子上。如此,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一条龙自北而来,驮着围屋,向南腾飞而去,在平川上起舞——何其“阔气”!
阔气的围屋,需要有敦厚的财富底气来支撑。旺井岭梁氏先祖何来的财富底气呢?
据旺井岭梁氏族谱记载,旺井岭先祖种田、经商、加工首饰样样在行。其加工首饰的原料由旺受村民提供。一次,旺受村民挑来耙齿银36担,经加工后出售,赚钱了又继续经商做大生意,在中村圩买了半条街商铺,在桥圩也有10多间商铺,在罗泊湾开了10多间油房,在东湖经营旅馆,生意兴旺,财源滚滚。最终积攒了建造围屋的资本。
14座大屋,每一座的结构基本一样,是传统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以天井为中轴,南北分别是下厅和上厅,东西是两个小厢房。从大门进去,是下厅及两边大厢房,穿过天井,即到上厅及两边大厢房。上厅和下厅均为八柱大厅,上下厅之间以屏风相隔。一座大屋,一个天井6个厢房。大屋的墙体为双墙结构,外墙青砖,内墙泥砖,双墙一体,相当坚固,既能遮风挡雨,又冬暖夏凉。天井设有排水系统,地漏用一尺见方红石板镂成花型图案,排水沟为暗道,排到村前的门口塘,远的有几百米,近的几十米,两百年来都没有堵塞过。
14座大屋的排列整齐划一。靠地院的最前面,5座大屋一字排开,正中间的是正厅祠堂,这是第一排大屋,叫“五眼并头”。往北是第二排、第三排。排与排之间,座与座之间,有1米多宽的巷道相隔相通,14座大屋彼此相通,互相联系。
历经岁月洗礼的旺井岭古建筑群。(梁运义摄)
经历了两百年的风风雨雨,旺井岭围屋的基本框架保存了下来。14座大屋大部分还比较完好,但也有的年久失修已倒塌,有的已拆建成新楼房,有的已闲置多年,原来的住户多已搬到外面寻求新的发展。门前的上下地院仍在舒适地晒着太阳,而门楼只剩下两座,围墙仅存南面一段,牌坊拆了,文峰塔毁了,长鼓拱桥坍塌了,祠堂门口的“大夫第”牌匾、楹联以及挂在祠堂大厅里的国画大师吴昌硕的几幅画,还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几幅字,皆已流失,甚为惋惜。中村圩上的明珠暂时收敛了光芒,只留下了旺井岭梁氏裔孙忆故园的无尽叹息:
“东来紫气道光盛,北去薰凤玩竹垮。
昌硕珍花采青女,石如宝墨落天涯。
筚路蓝缕艰创业,守成非易化尘沙。
故园若是仍依旧,文物精华准不差。”
- ·抖音话题流量超5000万!广东“百万万工程”农技达人强势出圈
- ·@社工、社工机构 全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已上线启用,注册网址在这!
- ·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这个培训班干货满满...
- ·掀植树热潮,建生态家园!梅州各地各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 ·1—2月汽车以旧换新超107万辆 带动新车销售额达1165亿元
- ·这些“笼养鸟”虽美,但不能擅自笼养利用!你家有吗?
- ·方案印发!梅州创建节约型机关!具体要求看这里……
- ·连续两年获评“优秀”!梅州市人才驿站省考核“梅开二度”
- ·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该如何做?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意见
- ·这些“笼养鸟”虽美,但不能擅自笼养利用!你家有吗?
- ·现场受理投诉举报...梅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举行
- ·现场勃勃生机!他们要给这个春天一点“颜色”瞧瞧...
-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车载流动医院”试点
- ·油价迎首次“八连涨!@梅州车主,加满一箱油多花...
- ·好空气常相伴!2月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出炉,平远蝉联榜首~
- ·关注梅州日报,两会热点早知道!
- ·前2个月广东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6.5%
- ·我市印发《梅州柚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3个“一百”目标
- ·167人落网!梅州警方端掉12处“转转麻将”赌博窝点,别再碰了
- ·@所有人,“文明城市创建大家谈”喊你投稿啦!
- ·减速盘活村落子闲置资产丨市委布告抓村落子复原(2025.02.10
- ·梅州春来柚花香,柚农疏花授粉忙!
- ·昨晚,交警蜀黍让你吹气了吗?帮你的爱车拍照了吗?梅州又有“大行动”!
- ·@所有人,“文明城市创建大家谈”喊你投稿啦!
- ·3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3.4点,同比上涨1.3%
- ·关爱“耳”健康!3月3日全国爱耳日,梅州开展了这个宣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