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0 03:12:29 出处:休闲阅读(143)
2009年,圈养“泸欣”在石棉县走入小相岭栗子坪保护区 陈鹤颜 摄
雅安日报讯 因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暂停的大熊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工作即将重新启动。20日,猫野九游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召开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启动会,化培邀请全国有关大熊猫行为学、训重新启生态学、圈养营养学、大熊动遗传学、猫野疾病防控学等领域专家和有关方面管理人员,化培再次对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的训重新启九游总体规划、内容与目标、圈养试验方法、大熊动野化培训大熊猫个体选择等进行了科学论证。猫野 三年内完成 4只圈养大熊猫的化培野化培训 据悉,研究中心将综合考虑大熊猫行为、训重新启体况、心理和遗传多方面因素,在现有圈养种群中选择4只大熊猫个体进行为期三年的野化培训,系统研究总结圈养大熊猫个体获得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训方法,力争早日培训出适合放归野外的大熊猫个体,使全国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大熊猫保护区63处,使近60%的栖息地和70%多的野外大熊猫个体得到严格保护,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到了290只。大熊猫的濒危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野外大熊猫种群依然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的严重威胁。分布于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因公路、采伐、耕种、旅游、居民点等人为干扰,至少被分割为24个相互隔离的生境单元。 国家林业局确立了利用野外救护大熊猫个体和经过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个体补充野外大熊猫极小种群“双管齐下”的战略。 2005年8月,野外救护大熊猫“盛林1号”率先进入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保护区,经过两年跟踪监测,“盛林1号”已经完全融入当地大熊猫种群。2009年,野外救助的大熊猫“泸欣”在我市石棉县走入了小相岭的栗子坪保护区,一年来的观察表明“泸欣”与当地大熊猫个体有所交往。 今年内完成 1至2只母兽在野化培训圈内产仔 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取得实质性发展,2003年7月,研究中心率先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第一期项目”,将亚成体大熊猫“祥祥”送到野化培训场接受生存能力训练。科研人员从生态、行为、兽医、饲养管理等多角度探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技术,在圈养大熊猫个体脱离对人工食物的依赖、建立巢穴、躲避恶劣气候环境与寄生虫、领地意识形成以及野外生存竞争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系统总结第一期项目的基础上,研究中心组织制定了第二期项目实施方案,并于2008年1月经国内知名专家论证。受地震影响,这项工作于两年后重新启动。 震后两年来,研究中心大熊猫圈养种群又有了新的发展,共繁育大熊猫23胎32仔,成活31仔,种群总数达到154只,约占全国圈养大熊猫总数的60%。 随着研究中心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科研人员首次提出了运用怀孕母兽或母仔一起野化培训方案,将在现有大熊猫个体中选择富有带仔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雌性大熊猫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先进监测技术,完全杜绝人为干扰,使幼仔完全在自然环境中出生和成长,主要靠跟母亲一起学习生存技能。 据了解,研究中心将在二期项目中,通过3至5年时间完成2至4只大熊猫幼仔的野化培训,同时将1至2只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训个体放归野外,并开展研究。今年内将完成1至2只母兽在野化培训圈内产仔;2011年实现断绝人工食物,使幼兽具有并强化野外生存能力;2012年完成独立培训幼兽,并将评估合格的幼兽放归野外。 据悉,会后,研究中心将择机把选择的试验个体放入野化培训实施场。 记者 康君
上一篇: 中方支持安理会运用所有选项 采取进一步行动实现加沙停火
下一篇: 一位摄影大师的遗愿 一套难以找寻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