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绿,工业城市探索绿美新路!中山打造“小而美”微空间
占地360亩的小而美工业园区内,种有1万棵绿植,见缝插绿绿化面积近50%——走进中山市港口镇中深智谷产业园,工业九游犹如进入一个绿色“氧吧”。城市谁能想到,探索这里曾是绿美一片遍布低效锌铁棚的厂房。近两年来,新路通过工业园改造升级,中山新绿植和新厂房一同“栽”下,打造实现增“植”又增值。微空
低效园区里、小而美河涌旁、见缝插绿大桥下……这些在过去容易被忽视的工业“颜值”死角,如今成为绿美中山的城市新空间。作为一个典型的探索工业城市,面积仅1800平方公里的中山城镇化率近90%,大面积植树存在一定难度。在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过程中,中山破解地域面积小、工业化程度高、九游“四旁”(宅旁、村旁、地旁、水旁)“五边”(山边、河边、路边、广场边、景区边)多等难题,创新提出用好全域微空间,发动全民全时参与“见缝插绿”。截至目前,中山已种植各类花卉苗木超40万棵,其中乔灌木超21万棵,基本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找白补绿▶▷
梳理可植绿面积约83万平方米
垃圾堆“变身”风景带——这样的变化,时常发生在中山“四旁”“五边”地带。最近,该市小榄镇永宁社区就发生过这样的蝶变。
社区内的龙母庙涌两岸原本杂草丛生,与一旁工业园的园区路之间的空地上常见杂物。今年4月,两岸新种下了一批樟树、鸡蛋花等乔木,过去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社区工业区的绿色点缀。社区环卫办办事员胡铭新介绍,社区今年已种植了超1200棵胸径4厘米以上的乔木。
作为全省首个“亿元村”,永宁社区早期建成的园区多、工厂密,这让社区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开发强度过高的问题,继续谋划连片植绿难免捉襟见肘。这也是中山各镇街普遍面临的难题: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近40%,连片土地空间有限,如何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过去一定程度存在‘绿化就是大规模集中连片植树造林、就是抓好植树节种树’的认识误区。”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工业化程度高,加之过去存在锌铁棚、乱搭乱建问题,裸露土地面积小且分布散,制约了镇容村貌的提升。为破解难题,中山组织全市5.6万名网格员摸清植绿面积底数,梳理可植绿面积约83万平方米,为推进“见缝插绿”政策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提供保障。
在中山民众街道接源村,广东中晟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门口,去年新种的树木如今郁郁葱葱,昔日的厂区边角地、闲置地经过“见缝插绿”实现重生。“把公司周边环境绿化做好,是我们要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周边的环境好了,生产和经营环境同样会变得更好。”毅马控股集团副总裁德发说。
有了新思路,植绿新空间很快得到发掘。目前,中山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种下一片桑梓林”“打造一处公共休闲绿地”“培育一批庭院绿化示范点”等绿美“七个一”工程,近700个村庄绿化“七个一”建设项目完成,“万棵榕树进乡村”“万棵桑树进田园”“十万果树进乡村进农家”等品牌活动相继推出,“四旁”“五边”地块成为居民休憩“打卡”新场所。
送图入村▶▷
门前屋后建成5000个“四小园”
不仅绿了园区,也美了家园。在中山南朗街道冲口村,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三角梅、石榴花等花卉,不少庭院内都挂有“美丽庭院”的牌子。
通过开展“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家园建设”活动,冲口村定期评比美丽庭院,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围栏、种瓜果、植花草,打造“四小园”。
“四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由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以及违建清拆后的空闲土地改造而来,主要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冲口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蒋太路介绍,目前该村已打造了45个“四小园”。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以此打造一批绿美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是中山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特点。比如,通过对横迳涌沿线荒地进行全面清理改造,阜沙镇阜沙村建设休闲凉亭、休闲步道,种植绿化花卉,打造出阜沙村横迳悠闲滨河绿色生态廊道。
与此同时,中山在全省率先开展“送图入村”行动,形成288个村(社区)“一村一绿化规划图”,详细标注种在哪里、种什么树、种几棵等信息,真正做到“挂图作战、清单推进”。目前,中山全市已建成超5000个“四小园”,接近100%的行政村(涉农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美了家园,更富了口袋。三乡镇塘敢村打造“仙萝田园”,形成田园观光旅游路线,以乡村绿化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农文旅产业收入翻了一番。
以绿造美▶▷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中山市西区街道荔景苑景区旁的高速公路桥下,“藏”着一处桥下生态公园。这里曾是人迹罕至的垃圾堆,如今,坑洼路面变成了蓝色的硬底化公园路。垃圾、车辆清理后,腾出了沿公园路延伸的绿化带,桥墩石柱上也画上了具有中山特色的水彩画,是附近居民常来的休闲地、亲子游玩的热门“打卡”点。
不只是这一处,中山已制定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提升行动方案,盘活利用桥下空间摆放花木,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生态景观。
打开“以绿造美”新格局,中山绿美新空间不断涌现。在坦洲快线等高快速路沿线,新出现了一片片簕杜鹃等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颜值高的树木品种,成为中山“绿美交通长廊”之一。
“这是一种‘绿美’思维的升级迭代。”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林业与自然地保护科副科长张凯峰说,相比过去往往只关注公路红线内的绿化,“绿美交通长廊”的建设,更好地弥补了红线外的绿化空白。目前,“绿美交通长廊”绿化美化面积已超10万平方米,并正分步在39个高速公路出入口1—2公里范围内打造靓丽景观,已实施绿化补种提升6.8万平方米。
在南朗街道大溪河畔,内环周边有近2.7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绿化面积超2.3万平方米。一步一景式的设计,使这里成为中山全市“见缝插绿”与治水有机融合的标杆。通过利用池塘、河涌等小型水域周边空地植树添绿、增设花圃,中山已建成8条绿美示范河涌,截至目前已在全市摸排出270处河湖水岸绿化点位,在治理河涌绿化需求点位种植了3.2万棵苗木。
绿美园区、绿美长廊、绿美公共空间,中山通过“见缝插绿”打造“小而美”微空间,以点带面激活“城乡大美”。
南方日报记者 陈少宏 罗丽娟 通讯员 郑龙骏 朱育
-
首场广东村落子歌手演唱会来了!村落子歌手齐聚,嗨翻羊城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在梅州推演,被“点了很多赞”!向春天出发,奋战开门红!梅州中行举行员工健步走活动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到了!梅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这样预防→海丰大湖镇:以“四轮驱动”方式多方位助力村落子复原让爱“从头开始”!来看这位“金剪子”义剪助学的暖心故事→以汽车玻璃“黑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梅州圣戈班加快二期项目建设达产后年产值突破10亿元2023年春运结束!梅州发送旅客44.15万人次,高速车流量超千万辆次清远市驻龙颈镇帮镇扶村落使命队:“团”聚广铁实力 共绘龙颈村落子复原画卷以汽车玻璃“黑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梅州圣戈班加快二期项目建设达产后年产值突破10亿元
- ·年均超亿亩!全球增绿最快最多 我国“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 ·舞起来!梅州市广场舞大赛全面启动!
- ·听心声,谋发展!梅州市税务局走访在梅企业界全国人大代表
- ·多部门出击!梅州开展水域联合巡航执法行动!
- ·来佛山养鱼吗?佛山多宗鱼塘流拍,塘租也降了
- ·培根铸魂育新人 南国牡丹吐芬芳!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 ·市个私协会会员企业开展财税政策系列宣讲培训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善艺•心音100”项目启动!计划3年内开展百场次声乐人才公益培养活动
- ·被困超120小时,中国救援队伍在缅甸救出第9名幸存者
- ·一封侨批述亲情 一位水客动人心!走进新编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的台前幕后
- ·新年第一课!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开课啦
- ·儿化音你会用吗?“益艺课堂”今日开讲啦!
- ·古树挂牌行动深圳首发!百年古树有了认捐“身份证”
- ·梅州作家缪德良荣获“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称号
- ·听心声,谋发展!梅州市税务局走访在梅企业界全国人大代表
- ·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七涨二跌!博敏电子涨幅最大换手率最高
- ·沈阳一综合楼发生火灾,2名消防员牺牲
- ·监督小工程 守护大民生!梅州市纪委监委推动基层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晒”在阳光下
- ·我市举办2023年梅州市妇幼超声技术培训班
- ·这个“新客家歌谣进校园”项目,进入深圳多所学校课堂!
- ·广东高品质睁开大会分论坛聚焦“百万万工程”,同谋县域睁开
- ·归读公园亲水平台附近出现死鱼,市民盼及时清理
- ·再提速!梅州推行二手房转移登记“一窗办理、三小时办结”
- ·梅州1集体2个人上榜!第九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发布
- ·DeepSeek审核|“真乡”平台:广东县域农文旅融会的紧张引擎
- ·“善艺•心音100”项目启动!计划3年内开展百场次声乐人才公益培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