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中华战舞”首登央视春晚,谭维维领衔《潮起舞英歌》
“满眼东方潮,中华战舞盛世舞英歌!燃爆”
随着谭维维热血而嘹亮的歌声,来自揭阳的央视英歌普宁南山英歌队、富美青年英歌队组成表演方阵激情起舞,春晚舞姿刚劲,维领击槌有声,衔潮共同演绎中华儿女的起舞豪迈与洒脱。适逢蛇年,中华战舞“小时迁”陈楷铭更是燃爆荣登“C位”,又帅又萌的首登舞姿再度“圈粉”无数……
7岁的“小时迁”陈楷铭。
1月28日晚,维领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的衔潮英歌舞,首次亮相央视春晚舞台,“舞”与“武”舒展壮志豪情,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燃”是节目的最大特色
“‘燃’,就是我们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开场之前,节目编导、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师陆帅凝接受了南方+记者独家专访。如何将传统的英歌舞搬上舞台?编导团队下了不少功夫。
“传统的英歌舞,向外发力的东西比较多,是一种瞬间的情感宣泄;舞姿更随性自由,可能一会朝行进路线跳,一会又反过来。但在舞台上,我们要有镜头感,要注意舞姿的相对整齐。”陆帅凝说,因为英歌队队员们没有接受过舞台训练,排练时更侧重教他们如何对着镜头去表达舞蹈。
对编导团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既能保留英歌舞传统,又能让观众有新鲜感,觉得好看、热血。除英歌舞外,演出还融合了蜀绣、潮绣、潮州大锣鼓等多种非遗元素。
陆帅凝透露,为了这4分钟的完美呈现,英歌队队员们在北京训练了2个多月,编导团队更是从10月就开始熬通宵做方案。直到演出前,舞蹈动作还在调整,音乐也在不断完善,以求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如果不说,大家可能不知道,队员们拿的英歌槌也别有乾坤。”她透露,为了防止英歌槌掉落卡到舞台机械,队员们手上都绑了一个暗的皮筋,固定住英歌槌的同时也不影响转动,“队员们手都勒出了血印”。
两大英歌“顶流”首度合作
此次演出也是普宁南山英歌队与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两大英歌“顶流”的首次“合体”。两支英歌队都是普宁快板英歌的代表。
2024年春节期间,普宁南山英歌队亮相英国伦敦“欢乐春节”活动,吸引超过70万民众围观欣赏,积极向上的英歌精神跨越国界、直抵人心。富美青年英歌队也在去年实现中泰英歌“世纪会舞”,还登台《2024清明奇妙游》推出的节目《中华战舞》,在不同舞台传播“中华战舞”的魅力。
“与过去参加的民俗巡游不同,首次与流行音乐进行结合,为我们这次演出增加了不少难度。”富美青年英歌队教练李俊浩介绍,参演的英歌队队员大多来自各行各业:有做水果生意的,有自己开工厂的,还有开茶社、卖茶叶的,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放下学习、工作,来北京参加春晚,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得的人生体验。有队员笑称,经历2个多月的专业舞蹈训练,“已经快成专业舞者了”。
其中,年龄最小的陈楷铭今年7岁,来自普宁南山英歌队,已是家中第四代英歌传人。前年春节,他凭借有板有眼、气势澎湃的蛇舞全网“出圈”。今年登上央视春晚,他表示:“能在这么大的舞台领跳,谢谢大家喜欢我!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传承好英歌文化,让更多人知道英歌、爱上英歌。”
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陈来发介绍,他们在2017年就打破传统,在校园开办英歌舞公益培训班,无论哪条村的男孩、女孩都可以来学,收到300多名学生报名。
陈锦龙、陈旭楠8年前因一场“非遗进校园”活动与英歌舞结缘,之后便一直跟随教练陈来发学习。“没想到一路从学校舞到了春晚舞台。感谢英歌舞,让我的人生更丰富了。”陈锦龙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南方+记者 徐子茗 杨逸
- ·延长至5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展期有变→
- ·好秧一半稻!各地深入一线睁开育秧专题技术效率
- ·石棉县“阳光工程”进乡村
- ·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
- ·缅怀!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08名民警因公牺牲
- ·绿色美观的小盆栽受欢迎
- ·宝兴本土歌曲亮相青海卫视春晚
- ·北郊绿道 串起村民幸福生活
- ·比“大黄蜂”还酷炫!清远丝苗米春耕研学让学子深入感触农业“新质花难题”
- ·石上耕耘二十载 换得苴却满堂珍
- ·汉源县 狮舞花灯陆续上演
- ·一人持卡 多人使用 随时充值 余额累计
- ·汕头湾海底隧道贯通 这一“撇”为何让人如此期待?
- ·荥经县春风行动“送”岗位400余个 签约200余份
- ·遛的不仅是狗 还有文明
- ·宝兴联社新春送慰问 关怀暖人心